【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
经深研院校友办与各院系沟通提名,深研院校友会常务理事投票,成功推荐了8名优秀南燕校友。然后,深研院两办与校友会通过材料整理、实地采访,报道了他们鲜活生动的故事。他们是许许多多艰苦创业“南燕人”的缩影,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恢弘历史进程中不懈奋斗着的“北大人”,为北大深研院、为北京大学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人物简介】
Hannah Gatechew (汉娜·格塔丘)是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LL.M.(Master of Laws)学生,曾先后在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求学,并分别获得国际发展与经济的学士学位与法律学士学位。在来国际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之前,Hannah曾在埃塞俄比亚共和国的环境与气候部门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代表,在联合国东非经济发展协会下的非洲气候政策中心(ACPC)担任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员,还曾在2015年以埃塞俄比亚的谈判代表身份参与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见证《巴黎协定》的制定。
情系非洲 感受国际文化
汉娜在伦敦出生,在欧洲长大,但是她在心里真正称之为家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那是她从小接受教育和文化的源头。汉娜喜欢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热爱埃塞俄比亚80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爱在节日时穿着传统服装、吃着英吉拉软饼,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是她永远的根。汉娜的祖父是一位法官,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父亲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有着国际化的思考视角;她的母亲是玛雅•安杰卢的超级粉丝,常告诫她“我们都是人;因此,人类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是异己的”。在多元化家庭背景下成长的汉娜,对反对包容的群体持谨慎态度,抵制民粹主义,抵制一切试图强调她与周围人不同而非相似的各种外力。
因为从小先后在肯尼亚、意大利的国际学校就读,汉娜已经习惯了这种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流浪”似的经历也影响了她之后的择校决定。
汉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克吉尔大学学习了国际发展与经济后,花了六周在印度实践,并在印度善治研究基金会实习了两个月。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习经历,使得她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坚定了她最初的想法:只有利用法律搭建合适的治理结构,这方面的社会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汉娜在伦敦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作为荣誉学生从玛丽皇后学院毕业。
毕业之后,汉娜回到埃塞俄比亚,先后在埃塞俄比亚共和国环境与气候部门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代表,在联合国东非经济发展协会下的非洲气候政策中心(ACPC)担任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员。虽然她之前就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但正是这次的工作经历使她确定要学习国际环境法。同时,作为埃塞俄比亚的谈判代表,汉娜切身参与到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亲眼见证《巴黎协定》这一全球性气候新协定的诞生。这段令人难忘的工作经历使她意识到,中国毋庸置疑是国际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对中国的法律规范、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缺乏清晰的认知,无疑也就缺乏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工作的优势与领导力。因此,为了使自己更加胜任这一领域的工作,汉娜来到中国,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
北大国法 打造专业律师
一开始, 汉娜先去了北京,计划在北京大学专攻国际法,但是北大法学院只提供学习中国法的英文项目和学习国际法的中文项目。这些全中文的项目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后来,她了解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这里提供的国际法英文项目正是她想要的。于是,她来到深圳,开始了在北大国际法学院的求学之路。
由于性格开朗、热爱冒险,汉娜很容易和其他留学生建立了友谊。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慢慢地适应了深圳的生活和北大国际法学院的学习节奏。
国际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全球接轨,教授来自世界各地,为学生提供了从全球视角学习法律问题的途径,也给汉娜提供了大量提升技巧性、可灵活转移的技能的机会,但是最让她惊喜的是Ray Campbell教授的跨文化谈判课。“那是我最喜欢的课。它不光有学术上的收获,还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在意想不到的方面成长了。”课程安排是先进行六个星期的理论教学,随后学生通过实践来丰富他们的知识。这个课程的概念一开始可能因为充满未知而令人望而生畏,但是课堂本身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我在课程结束后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同时学会了在必要时,保持自己立场的坚定。整个过程是积极向上的。”她表示,“在这里学习,我了解了在不同的国家与管辖区域,法律是如何运用的;我也熟悉了不同国家法律制定的背景。”北大国际法学院的学习将会更直接地帮助她在中国就业,并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
情系法律 心怀世界梦想
“尽自己微薄之力,用法律来一点点改变世界”,这是汉娜的理想和人生定位。北京大学的品牌和STL国际化的教学和专业培养,使得她在毕业之后顺利来到德恒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并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国际服务项目。对于求职和就业,汉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保持礼貌、善良和谦逊,这三种品质只会有利无害;有些公司有自己的文化,那么在求职前就应该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交代给自己的任务要以考试的态度对待,多做笔记多思考……
2018年5月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上,汉娜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她对中非合作的期待以及作为一名埃萨俄比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并且得到了习近平的回信。习近平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希望中非青年加强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
娜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
汉娜就像电影《浓情巧克力》里自由、热情、善良的薇安萝雪,披着红色的斗篷风衣四处流浪,所到之处,沙漠里也会开出金黄的向日葵。汉娜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她的家,同时期待着非洲富强的那一天。她的下一站在哪里停留,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