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反哺】“南燕华为校友返校职场分享会”成功举办
日期:2017-06-25

      七月,又一批南燕学子即将离开校园,奔向职场。为了让17届的毕业生更好地融合职场,南燕校友会特邀请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燕学子签约最多的公司之一)工作的校友回校分享职场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6月25日,该活动在D栋阶梯教室成功举办。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我院签约华为的应届毕业生,还有来自各学院的研一研二的学生,清华大学深研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同学也前来积极参与。

分享会现场

这次活动由信工16级学生,南燕之家成员马浩同学主持,深研院发展办副主任,南燕校友会秘书长张川老师向校友来宾及毕业生致欢迎词。他提到:

“ 华为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它体现了深圳质量和从深圳成长起来的国际品牌特色,南燕校友会推出的毕业生与行业精英面对面经验交流会从华为开始,并且今天有那么多在校生到场,也充分说明了华为的魅力。希望校友会推出的这种经验交流会,真正让校友之间、应届毕业生和行业前辈之间互帮互助,增加交流。

张川老师致欢迎词

人文13级校友焦秋秋师姐,在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部担任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一职,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绩效考核、职级晋升评议,率先展开了分享。师姐用风趣幽默地语言,从HR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华为员工的繁忙日常、严格管控升迁任职制度、创新导向的绩效考核、特有的离职补偿。

焦秋秋校友分享

新材料13级的乔荣学师兄, 16年入职华为,任职传送网产品线硬件研发工程师。师兄从硬件产品线的工作出发展开了分享,从招聘和培训之后确定岗位入职的繁忙第一映像开始了华为之旅。最有感触的就在于学会及时沟通反馈,按照工作流程,注重工作与指责的完成,重视效率。

乔荣学校友分享

信工07级校友齐永珍, 07年加入华为海思,最后是先后做过监控和智能电视产品的系统级验证、架构验证、系统级设计等工作。师兄从产品线职场老手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华为经验。从对专业性的预期出发,师兄由视频识别领域跨界进入SoC领域并选择了华为这样的一个良好平台作为职业生涯的出发点。而华为的知识库和企业文化能提供给每个有追求和想法的人发展进步的机会。并建议各位应届生在最初能耐得住寂寞并持续性学习厚积薄发。

齐永珍校友分享

龙恩师兄,08年入职华为,一直在研发体系,从研发小兵历任研发基层主管,负责本业务单元的运营、运作、质量管理。龙恩师兄从一个考勤全A的大牛历程开始了分享。一方面指出部门墙重给了每个人积累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把握机会打破规则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也强调奋斗者的身份获得更高进步与发展。建议广大的学弟学妹们不要自我设限,敢于应对相关挑战;学会建立目标;学会交流与高效的表达方式;并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底线与原则。

龙恩校友分享

信工03级校友王萦明师兄,自07年加入华为做标准代表,在标准组织中历任文稿报告人,小组长,子组主席,全会副主席等职,后转入专利体系,负责多个项目与友商的专利谈判,诉讼等。王萦明师兄则从十年华为老人,分享了自己的宝贵职场经验。一个朝气蓬勃的职场新人如何熟悉、理解一个伟大的公司和自己的工作,并一步步地学习成长和把握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并期待能带个学弟学妹们更多的经验参考少走弯路。

王萦明校友分享

法学院04级校友谢清送师兄,是阿尔法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同时也是我们南燕校友会的常务理事,则创新性的从华为合作方视角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更具社会影响力和现代代表性的优秀企业。

谢清送校友分享

精彩的分享之后,师兄师姐们更进一步地热心为同学们解答职场生活的相关问题,分享宝贵的经验与心得,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师兄师姐们还进一步勉励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兴趣与追求,要以自己最舒适和满意的方式工作与生活,而不要独独成为工作的附庸。

分享会解答环节

在就“如何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做好职业规划;公司制度方面;同事、上下级之间如何建立良好关系;工作与家庭之间做好权衡”等主题进行丰富的交流之后,热情的学长学姐们与大家面对面建群并就相关的问题进一步答疑解惑。在数位17级即将入职华为的应届生同学的无线憧憬与衷心感谢之中,本次交流大会逐步走向尾声并在大家的合影与掌声中顺利结束。校友同学们表示,该活动一方面能够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融入职场,一方面为2018届即将在找工作的学生提供择业参考,还能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联系。

合影

 

本次活动由南燕校友会主办,南燕之家负责承办。分享会前,校友会提前对今年已签约华为的应届毕业生就活动的必要性、希望分享讨论的议题及活动举办的最佳时间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南燕之家的同学们进行了有效的联络和宣传,同时校友们的热情响应共同促成了这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校友办的黄秀兰老师如是说:针对具体行业的服务工作,华为只是一个开始,校友会的相关工作将越来越精细化。让我们共同期待南燕校友会接下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记者 | 车茂立

图片来自 | 邓雪鸿

本期编辑 | 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