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 校友】郝祥林:有想法,就马上去做
日期:2016-12-06

【编者按】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青春应该是一次充满探险的创业之旅。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精彩的人生需要尝试来装点,无悔的青春需要挫折来充实。今天,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奋力拼搏,为钟爱的事业挥洒青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发展过程,我院特推出“南燕学子创业专题报道”,也许他们的心路历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郝祥林:

2012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双硕士研究生
2013年“编玩边学”创始人

李 涛:

2012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双硕士研究生
2013年“编玩边学”CTO 

 

“编玩边学”与“边学编玩” 

 

采访者:师兄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编学边玩”这个项目。
     郝祥林:是“编玩边学”。

采访者:不好意思......
     郝祥林:没关系,没关系。很多人都会不小心把我们的名字念成“编学边玩”,但“编玩边学”与“边学编玩”不一样,“编玩边学”强调的是学。 “编玩边学”是我们在2012年开始起动的实验项目,最开始我们在深圳南山区后海那里建了编程实验室,教小孩学编程。之后,我们把这个实验成果开发成一个在线的编程平台,这个在线的平台网站帮我们获得了2013年中国创业创意大赛全国第二名。获奖后,我们就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投资。在线平台目前仍在继续开发中。

 

采访者:目前项目进展如何?
     郝祥林:用户数字这方面我们暂时不会透露,不过线下的学生还是有很多成果的。有一个比赛叫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我们学生获得深圳市前三名,深圳市前三名都是我们学生,而且还有一个初中生参加高中组拿了第一名。我们还有一个女学生被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系录取了,因为她参加了比赛拿了一等奖。还有一个初一的学生直接跳级到美国去读高中。另外,刚刚才知道,我们有个小升初的学生,小学参加初中组兴趣奥赛就拿了一等奖,现在参加一个叫“希望之星”的比赛,进了全国总决赛。 

 
      从“潜移默化”到“发现需求”


      采访者:之前好像听郝师兄介绍,您的父母也有过创业经历是吗?
      郝祥林:对,这个确实对我的影响挺大。在上高中之前我妈妈都是全职妈妈,我上高中之后她一下子解放了,就开始帮我爸工作。我爸爸在一个砖厂做工程师,我妈妈帮我爸爸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砖厂其实有一个地方可以赚钱。那时候生产的红砖都是老板自己安排人去买煤炭,这样做有两个坏处,第一自己要派去做这个事情需要成本,第二管理不是特别好。我妈妈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于是她就发明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她去找那个老板说,你让我们承包煤炭,不要派人去买了,我们去帮你选煤帮你买煤,保证每块砖减少2分钱的成本。老板听了非常开心,他就把业务包给我爸爸妈妈。我爸爸是工程师,他做了差不多十几年的红砖,所以他对这个流程能把控得很好,他有办法在能够保证砖的品质情况下降低消耗。这个生意做了几个月,砖煤的消耗成本由原来的1毛钱下降到了5分钱,我们每块砖就有3分钱的差价可以赚,这样一年下来的收入比我父亲前七八年的收入都要多,这就在我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采访者:师兄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编玩边学”这个项目呢?
       郝祥林:想到做这个项目,最初是因为发现了这个需求。我大四保研之后比较闲,没什么事情,于是就想做一点生意,最开始想的方法就是做家教。在做家教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小孩儿特别爱玩游戏,于是我就教他用VB(visual basic)做了一个小的打地鼠游戏,家长特别开心,因为小孩自己做的游戏跟自己玩游戏,感觉不一样。发现了这个市场后,我就在58同城上发了一个帖子“北大高材生教小孩学编程”,一个星期内,我的电话被打爆了。这让我进一步确定,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需求。很快暑假过去,我进入了研一,9月份我就在南山开了工作室,在这之前我也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这个项目就这样迅速启动了。


      “用计算机教计算机”


       采访者:行业内也有一些团队在做在线教育吧,师兄觉得“编玩边学”的优势在哪里?
       郝祥林:在线编程教育有不少,但大多是针对成年人的,比如找工作需要培训,这样的机构之间是有竞争的。我们做的是细分领域在线编程教育,计算机教育,目前竞争对手主要还是线下平台机构,可能跟我们当时在深圳做到有一点小名气有关系。我们去新加坡那一年,有很多学生没地方学,有些家长看到这个需求都开了培训班。不过我们跟他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们的定位可能只是一个线下传统的培训方式,而我们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


       采访者:技术壁垒这块呢?
       郝祥林:其实教育这个东西不存在技术壁垒,它的壁垒在于课程的难度,课程优质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成果,以及团队本身是否优质。


      采访者:那编玩边学就是把一个线下课程放到线上对吧,然后把线上的课程进行一定的排序,一定的组合更适宜儿童来学习?
      郝祥林:在线教育并不是说把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应该这样理解,比如说购物淘宝网站,他们并不是直接把线下买东西的过程搬到线上,它会根据互联网有新的改变,我们现在用互联网来教编程,也是一种革新,回到最原始状态,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跟线下非常不一样。


      采访者:未来有没有什么计划?有没有具体的想法可以跟我们分享?
      郝祥林:我们可以透露一些。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一些教编程机器人的机构,我们以前也这样做过,那时候没人做,现在有了。我们当然也可以跟他们做一样的东西,做得比他们好。我现在做一个特色跟他们形成差异化,就是做顶尖最高端的学生,在商业上可以说是VIP,收费比较贵,只做最优秀的学生,只教最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出最好的成果。 
        我们另外一个重点放到线上平台,别家平台机构只是线下的扩张模式,而我们认为学编程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电脑通过互联网。我们会把重点放在那一块,那一块我们需要融资,可能一时半会儿很难赚钱,线下这块可以说这种形式能够让我们维持运营,但是你想做大或者你未来有更大的计划,只能是通过线上平台。

 

 

共同对话


     采访者:二位师兄觉得自己是创客吗?现在创客这个概念比较火,大家都在说创客,二位对创客是怎么看?
     李涛:这些年互联网创业比较火,媒体就把他们搬出来,叫做“创客”,但我觉得这个人群是一直存在的,有些人就喜欢自己做一些东西。
     郝祥林:在深圳叫创客,以前做的人也是很多,包括我们自己也是早期的创客。


     采访者:二位也是创客的先驱,开始得比较早。那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过不去坎,比如说面对学习压力,或未来的一些个人计划可能要放弃这个项目,就放弃创业?两位有没有打退堂鼓?
     郝祥林:这样的想法是有过,有段时间我们没有融到钱,没有投资,同时我们又要去新加坡,如果那时候真没拿到投资确实有可能将项目以某种方式停一段时间甚至放弃。幸好拿到投资,拿到投资就说明我们做的东西有价值,是被肯定的,然后就接着做下去了,要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在这里。
     李涛:因为我们现在是学生,学生创业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我有退路。我们之前没有钱,失败了最多跟同学一样毕业找工作;但如果不是学生,创业失败了,就要面临很多问题。而且学生做公司成本是比较低的,我们毕业之后公司马上运营起来,每年的开销就是公司流水,如果太低满足不了员工工资各种开销的话,其实这个压力也还蛮大。


      采访者:其实二位师兄对于商业商机的嗅觉的把握很出众,不知道二位师兄认为,迅速把握市场究竟需要什么,二位觉得这是一种天赋还是后天可以学到的?
      郝祥林:我觉得并不是天赋。
      李涛:他自己可能感觉不到,我来说。郝祥林以前想创业的这种想法比较强烈,他看到一个消息或者政府发布什么东西,他都会想这里面有没有钱可以赚,或者有什么新的技术。他的想法特别多,每个都能往创业的方向靠。他经常跟我讨论这些想法,我更多的时候说这个不行,那个还早。


      采访者:你就泼冷水。
      李涛:对,我就说可能做这个东西有哪些难度,现在不是时候,或者哪些想法靠谱一点。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吧。
      郝祥林:其实跟他讲一个新的创意之前,我的压力都挺大的,他常常泼我冷水。不过,经过一个磨合,我们最后选出的项目就比较靠谱。


       采访者:所以说团队很重要,既需要郝师兄这样一往无前的兄弟,也需要李师兄这样能够时时刻刻把握一下方向的。
       郝祥林:我们两个性格的互补在这个方面很明显。


       采访者:二位作为一个团队有吵过架,或是意见不合吗?
       郝祥林:意见不合那是经常有,但是吵过架不合这个还没有,因为我们的想法目标是相同的。


       采访者:李师兄对郝师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涛:他如果认定要做一件事情,就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创业初期比较艰苦的时候,特别忙,他就连续两个通宵把一个事情做完。


       采访者:二位还有什么关于创业过程中想分享的一些故事或者体验可以跟我们分享,或者是人生经历人生经验,针对一些创业者也好,或者我们的师弟或师妹分享一下?
       郝祥林: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就是有创业的想法就一定要去做,马上去做。我现在也一直在巩固这个想法,我可以跟你透露一下,我们6月份从新加坡回来就会马上着手继续推进“编玩边学”。


       采访者:北大对二位师兄的改变大吗?和三年前来这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涛:我觉得人在不断的阶段眼界是不一样的,本科的时候觉得我是本科学生在学,我们这个专业找工作没那么容易,那时候觉得找一份工资可以的工作就挺不错,但是你在北大读完研究生之后,就可能觉得即便找到一个工资还不错那样的工作也没啥。我们老师经常说我们作为一个北大的人,要把眼界放远一点,不能为了现实的一些蝇头小利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或什么东西。就是眼界和想法都变宽阔了。
       郝祥林:这也是我的想法,我的体验。我说具体一点,比如说我之前在中山大学,那里比较务实,如果在那里做编程教育我肯定会把线下做得极致,然后把它拷贝,不会重新来只做线上。北大校友中互联网做出成果的人很多,氛围影响也挺大的。

(文、图/蒋佳颖 曹冰洁 宋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