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我的北大故事】谢旦杏:走基层万里路
日期:2019-12-09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  

经深研院校友办与各院系沟通提名,深研院校友会常务理事投票,成功推荐了8名优秀南燕校友。然后,深研院两办与校友会通过材料整理、实地采访,报道了他们鲜活生动的故事。他们是许许多多艰苦创业“南燕人”的缩影,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恢弘历史进程中不懈奋斗着的“北大人”,为北大深研院、为北京大学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人物简介】

谢旦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7月定向选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现任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校友。

“到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来学习想必是包括我在内的中国无数学子的梦,在北大学习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难忘和最宝贵的经历。”谢旦杏如是说。

2009年谢旦杏入学北大,师从冯长春教授和李贵才教授。谢旦杏表示,在两位老师门下求学是他一生的幸运,两位老师不仅教授了专业知识和做学问的本领,更教导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谢旦杏

由于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专业特点,谢旦杏在学生时期便有了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下,他的心里慢慢地种下了一颗要去基层服务的种子。“我可能有一种湖南人天生的‘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吧。我觉得既然要参加选调,那就去祖国最基层、最贫困、最需要我的地方试试,‘劳其筋骨’嘛,因而在很多选择中选择了到广西。到广西之后,当时有90%的人都选择了留在南宁,但我觉得我既然来这里了,那就不如一次性把‘苦’都吃了、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于是要求到乡镇并服从组织安排到了广西百色的基层去工作。百色市是集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回头想一想,我确实也吃了不少难以想象的苦。”就是这样一种北大人的使命感,带领着他一路走到了最艰苦的地方,以知引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基层工作这五年,谢旦杏最深的体会就是知易行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湖南人,谢旦杏此前从未去过广西,在广西也没有亲戚朋友,当地的很多情况是学生时期的他难以想象的。他举例说:“比如从北京坐飞机出发,三个半小时能到东京了。但在我现在工作这个县,我们下乡出发三个半小时还不一定能到最远乡镇的乡政府,到最远的村更要走上整整一天才行”。这样的条件下,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是不容易的。他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就有人议论说他应该待几天就会走的。因为前几年也有同样情况的一名选调生在看到了工作生活的条件以后,行李都没打开就说辞职走了。谢旦杏表示,自己在这些方面看得比较开。“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经历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而已,换而言之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驿站’,何为‘驿站’?和衣而睡即可。”

基层的难不仅仅在于条件的艰苦,更深入工作的方方面面。谢旦杏说道:“基层工作和学生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基层需要你能够踏踏实实的把事干成。把事情干成就需要你的工作方法、情商智商、为人处世、能力水平等很多方面的历练了,曾经有一位选调生师兄深有体会地说:‘世界上最远地距离,就是从知道到做到。’我们的理论知识和思考能力已经具备了,到实践中去锻炼,对我们的提升会大有裨益。”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他就被派到那满镇去挂职党委副书记一年,基层挂职结束,谢旦杏回到县政府办工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主笔了六万余字的《田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获得了当地领导的好评。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是闲散轻松的,这恰恰是对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最大误解。最近总是讨论互联网企业‘996’制度的苦与累,这几年对我们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公务员来说‘996’完全是家常便饭。别的不敢说,但2016年我在担任百育镇党委书记的时候,我们从当年9月开始一直到年底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别的乡镇也一样。现在我也很难过双休。”

但回顾在基层工作的这几年,谢旦杏满是怀念和感恩。正是这几年的工作锻炼了他的能力,也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回想起来,他最自豪的莫过于上任百育镇党委书记那年的单位年度考核,不到三十岁的他获得了唯一全票优秀的考核成绩,这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也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现在,谢旦杏在工作期间也时常面对各种急难险重的大小事,但他也能独当一面,很好地完成工作。对此,谢旦杏认为正是在基层一个个岗位锻炼的经历以及一颗平常心,才让他各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就拿做规划来说,如果现在让我去做规划,我肯定比学生时代做得更好。学生时期我们认为规划中的数字就是数字而已,没有太大的感受。但现在我却能看到数字背后的‘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和‘千家万户’。这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怎样干好这份事业?回头看过来,我自己的体会是:第一要世俗化但不丧失思考。我们不能‘有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莫名的自信,环境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只能融入。但是我们北大人是有自己的思考的,我们也不能简简单单地一融了之,那样我们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了。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哪些工作是对的,哪些是还需要改良的,等你能改变环境的那一天,这些思考的积累就足够了。第二要沉下去但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的工作很辛苦也会遇到很多挫折,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放弃自己。我也有过这种时候,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想自己为什么出发,回想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的信心。第三是要争上游但不眷恋权力。干这份工作,其实大家都想在更大的舞台有更大的发挥,都想把工作做好受到认可,我也一样。但我一直把这个当做一个过程,有一颗平常心。换言之有一天如果要我离开体制,我会非常潇洒地离开,并且感谢体制。因为在体制内的历练让我脱胎换骨了,”经历过基层一步一个脚印的岗位锻炼以后,谢旦杏有所感悟。

“在‘脱贫攻坚’这一新时代的长征路程上历经战斗,是同龄人难得宝贵的经历。不去到最基层,就难以了解最真实的中国;不经历如‘脱贫攻坚’这种非凡之事,就难以成长为有用之材。我们的国家,不仅仅只有北上广深,更多的是农村基层的广袤天地。基层是一本百科全书,只有学懂弄通了这本百科全书,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才能真正地干好工作,才能真正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一点我想我们校歌《燕园情》的最后一句‘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就是最好的注释。”作为一名已经毕业的北大学子,谢旦杏期望北大人要有北大人的担当,希望母校能够永远以第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